近幾年的電影節(jié)上,除了影視作品受人關注,另一個吸引眼球的部分就是紅毯秀了。偌大的會場里短短一段路,因何被鋪上了紅色地毯就將明星和旁人分隔開來,成為他們展示自我宣傳作品的舞臺?紅毯又是經(jīng)過怎樣的過程成為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和作用的平臺,讓不少人爭先恐后趨之若鶩?略知一二,我們一起來說說。
要追溯紅毯的源頭,不少人都會提到古希臘“悲劇之父”埃斯庫羅斯的作品《阿伽門農(nóng)》,在這個故事里,紅毯頗具儀式性地出現(xiàn),也具有象征意味地成為了主人公死亡的暗示。故事的男主角阿伽門農(nóng)作為希臘聯(lián)軍統(tǒng)帥遠征特洛伊參戰(zhàn),但海上一直刮著逆風讓船只航行不順。其實這逆風是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掀起的,因為此前阿伽門農(nóng)在打獵時殺死了女神的鹿。為了航行順利,陰差陽錯間阿伽門農(nóng)的女兒按照預言家的指示被獻祭成為了女神的祭品。十幾年后阿伽門農(nóng)凱旋而歸,因為失去女兒而對丈夫懷恨在心的妻子和情夫想要謀害阿伽門農(nóng),為女兒報仇雪恨。于是他的妻子讓女仆用紅色地毯鋪路,從戰(zhàn)車一直延伸到宮殿門口,“這樣正義女神可以指引他直接回到家門來”。但阿伽門農(nóng)深知紅毯是專屬于神靈的,因此對于妻子的邀請,也是顧慮重重:“對于一個凡人,將腳踏上這樣華麗的秀毯上……不是沒有風險的”。不過在妻子的不停勸說下,他還是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地走上了紅毯。不久后,他真的被妻子殺死了。
這樣看來,紅毯的源起似乎不那么友善,但是它和莊重感、正式感的緊密聯(lián)系在這個故事中還是被充分體現(xiàn)了。于是,紅毯逐漸出現(xiàn)在各種重要的場合,走在上面的人仿佛走上了舞臺,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。
1821年,美國第五任總統(tǒng)詹姆斯·門羅乘船前往南卡喬治城時,接待方就在岸邊鋪上了紅毯,表示場面的莊重和對政治人物的尊重與禮遇。
1922年,被稱為“劇院之王”的美國人希德·格勞曼在好萊塢打造了著名的“埃及劇院”。為了慶祝開張,劇院舉行了電影《羅賓漢》的首映禮,一條長長的紅毯也第一次出現(xiàn)在了好萊塢。
七年之后,第一屆奧斯卡頒獎儀式現(xiàn)場,紅毯又一次出現(xiàn),成為電影明星展示個人風采的舞臺。而自此,紅毯和影視藝術領域越發(fā)緊密地聯(lián)系在一起,但凡有重大正式的活動盛典,一條條紅毯都會被早早在會場鋪就,靜候活動正式開始時的璀璨時刻。
之后,更多的頒獎禮和其它活動紛紛效仿,知道今天,我們對于“紅毯秀”已經(jīng)習以為常。